2023年建筑业面临市场需求减弱和资金流动性紧缩的挑战,增长动力放缓。尽管政策导向和城市建设新需求为行业带来机遇,但宏观环境和资金紧张状态仍抑制整体增长。企业信用风险加大,大型央属建筑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需关注民企和地方国企信用实力的变化,采取相应风控措施。
2023年,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受到了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减弱和资金流动性紧缩的双重挑战。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尤其是住宅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相较于前一年度呈现出下滑态势,行业整体增长动力有所放缓。尽管市场竞争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但众多建筑企业,在应对项目获取难度增加、垫资成本上升以及工程款项回收周期延长等难题时所承受的压力显著加大。特别是那些位于行业尾部、资质较弱的企业,在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难以维持稳定的业务和发展,加速了行业内的优胜劣汰过程,部分此类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或者寻求重组整合。
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个长期的底部调整阶段,短期内对建筑业的需求拉动作用继续减缓,这对依赖房地产业务的建筑企业构成了进一步的压力。然而,政策层面的导向和城市建设的新需求为建筑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超大特大城市在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项目,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也催生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建设项目。中央政府推出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旨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望间接改善建筑企业的回款状况,但鉴于宏观环境下业主方的资金紧张状态,2024年建筑业的整体增长势头仍然会受到一定抑制。
此外,公共私营合作制(PPP)领域的新机制出台,虽然有助于规范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但由于增设了更多的准入限制和风险管理要求,使得PPP市场的潜在规模预期出现缩减,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实际参与程度面临考验,它们的投资决策和项目运营能力将在更严格的框架下经受检验。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和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等新型发展模式则显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有望成为建筑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增长点。
2023年的财务数据显示,样本建筑企业普遍面临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双双走弱的局面,尤其是在下游客户的账款回收方面,未见明显的改善迹象。市场主体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大型央属建筑企业凭借其较强的经营效率、相对宽裕的融资渠道和稳健的偿债能力,在这一轮调整中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相比之下,部分民营企业和资质较低、所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的地方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对于这些企业信用实力的动态变化应给予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