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概述界定
(一)房产投资
房产投资,以房地产作为投资行为获取相关收益的对象,包括房企开发投资和个人购房投资,房产投资主要指个人房产投资。房产投资主要以城市商品房为对象,按照房产投资区域分为城镇和农村。居民房产投资行为则是在满足自住需求之外,会通过房产市场进行交易转让或者租赁等方式获取收入,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行为。
(二)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城镇居民对标农村居民,两者在收入上形成的差距,也包括城乡居民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通过不同的收入获取途径,最终所获取的收入分别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差距。
(三)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是一定时期内获得的社会总收入,由提供各个要素的所有者,按照对应要素和贡献率进行分配享有的一种社会性经济活动。发生在生产领域的,我们一般叫作初次分配,通过市场获得的收入,我们称之为初始收入。
在初次分配后,为了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分配,即通过相关渠道,把实物或现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再次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政府的参与,或者其他因素介入进行收入调节,这两种方式都与收入差距具有紧密影响。
(四)城镇化
城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不断地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换身份并集聚的过程,也是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变,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城镇化的水平高低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工业化、产业化以及现代化方面的发展程度。
二、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随其发展而不断完善,可分为三大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边际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首次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的初始理论,围绕核心概念是劳动产生价值。劳动是一种商品,工资便是价格,工资需要满足劳动工人的最低要求,确保劳动者维持正常的生存、劳动以及遗传需求。
但他反对给工人提高工资,认为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他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了必要的生活资料时间和无偿生产价值的剩余时间。此外,他认为级差地租是土地状态和市场距离程度的不同,从而对劳动生产率和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利息则属于货币收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代表作中提出了更为成熟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国家的财富以工人阶级、资本家以及地主作为主要分配对象,工人的工资是一种自然报酬,而劳动的内在本质属于商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就是工资的体现。在地租的看法上,斯密认为是土地拥有者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相应收入,而土地的定价则受到生产食物土地的地租影响来制定,在马克思看来是观念上的一种突破。
上篇:
下篇:
ricn realestate